平價救市方案
香港的零售業是否已漸漸走上沒路?筆者認為零售業並非難發展,只是政府欠缺真正的市場觸覺,才會導致近年的發展太過單一。其實只要有「計」,香港的零售業還是可以作更多發展。
早前筆者經過尖沙咀某古蹟商場時,發現商場正舉辦一個市集活動,雖然整個市集範圍不大,而有約幾十個檔口,而每個檔口面積亦只得約二十多方呎,但各式貨品都應有盡有,由美食飲料,至擺設飾物都有,吸引了很多人來「湊熱鬧」,墟陷情況好比維園的工展會。
就筆者認為,這幾年來政府太過著重「大堆頭」發展,每每豪擲千萬搞展覽會,又或者側重於興建豪華購物中心,令「倒模商場」氾濫出現,這些商場以大商戶為主,對GDP的貢獻當然較快看到成果。但其實小型市集,可集合社會上的「民間生意智慧」,增加市民的創業途徑和機會,長期舉辦,還可以成為香港的新景點﹑新特色,吸引遊客和刺激本土消費。
舉辦這類市集的花費其實不算多,最大的支出應屬場租,但香港現時有很多長時間「曬太陽」的備用空地,如西九龍文化區﹑啟德發展區等地,如在這些地方舉辦「跳蚤市場」,不但可以善用土地資源,還可順便帶旺這些地段,並吸引遊客到不同地方遊覽,對旺角﹑銅鑼灣等旅客過度密集的地區,更有人流疏導的作用,一舉數得。而多了旅客來港,酒店和大型商場的商戶,其實亦可同時得益,政府何不認真考慮這個「平價方案」,為社會發展謀取更多元出路?
轉載自2015年12月24日 東周網 e-blog